教育部力推语言文字信息化,方正电子以科技赋能助力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行业活动

2025-04-02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兼方正字库事业部总经理张建国作为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分享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256_4463.jpg


▲现场图片




发布会由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陈星主持;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汤帜出席发布会。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在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和数字中文建设有关情况时表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需求,以关键任务为驱动,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着力提升语言文字服务数字教育、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实际能力,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价值,全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以“三个聚焦”介绍了数智赋能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筑牢教育强国建设语言基石,要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基础能力;聚焦核心任务,数智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聚焦语教融合,打造语言文化数字化学习宣传平台。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从赋能教育发展、赋能科技创新行动、赋能文化传承行动、赋能产业升级行动、赋能社会进步行动五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从全方位建设关键领域语料库、全流程自主研发大语言模型、全融入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应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赋能教育教学的关键举措和有效做法。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汤帜代表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和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字体中心”)重点介绍了“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的建设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汉字输入和输出计算机的技术难题,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带领团队研制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打开了汉字走进计算机世界的大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团队成功研发字体辅助自动生成技术,通过少量汉字样本提取书写风格的方式,实现高质量大规模中文字库的智能生成。


2017年,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启动,计划精选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形成一系列计算机书法字库。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字体中心负责字库的设计开发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包括甲骨文、王羲之行书、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苏轼行书等在内的47款精品字体。从2020年起,先后启动“字美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公益应用计划”一、二、三期活动,将开发的47款精品字库,向公益组织、新闻出版单位、政府机构、学校、个人等免费授权,在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等平台的下载量达300多万次。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307_6243.jpg


▲颜真卿楷书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320_1215.jpg


▲柳公权楷书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330_4838.jpg


▲苏轼行书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341_9381.jpg


▲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大会》全面使用中华精品字库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总裁兼方正字库事业部总经理张建国作为字体中心的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科技文化双轮驱动

让千年书法“活”在数字时代

方正电子起源于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启了汉字数字化传承的使命征程。


2005年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具体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和方正电子承担技术研发和字体设计工作。其中,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负责字体生成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正电子负责字体设计和字库应用技术的研发。


在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字库开发的过程中,方正电子运用字体中心的业界领先的字库开发技术,针对碑帖、古籍、手写稿等不同来源字稿,研发了字稿噪声高效去除、字形精准定位与自动识别等技术,显著提升字稿字形轮廓的保真度与生成效率。每一款字体的诞生,都历经了严谨的收集字稿、字稿扫描、字形选择、精细设计、补字创写、字形检查、专家审核、封装成库8个步骤。


在此过程中,方正电子将字体中心的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与设计团队的深厚功底完美融合,迅速精准地处理大量书法作品,根据原碑帖或者在书法家依据原作风格仿写的2000个汉字基础上进行风格提炼,快速完成其余汉字的生成,既能原汁原味保留书法名家风骨,又能生动再现书法字体灵动,确保最终呈现的字体能够深刻反映书法艺术的本质,满足现代汉字应用的需求。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438_9328.jpg


▲方正电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实现碑帖切字识别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456_9006.jpg


▲方正电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采集原碑字样,拟合成初级曲线轮廓字库

其中,应用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的“中国文字的字体智能计算方法与自动生成关键技术”,于2024年4月获2023年度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技术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牵头,方正电子、北京方正手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一起参与完成;方正电子的《AI在中华精品字库设计中的应用》荣获AI海淀&文化强区赛道一等奖。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书法文化相结合,方正电子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还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助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启播活动上,节目组联合字体中心,以残存的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为底本,借助专业的书法字体设计能力及AI造字技术的支持,复原了914个字的《洛神赋》全卷。复原成果既保留了原作的韵致,又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完整传承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516_4335.jpg


https://cdn1.foundertype.com/Public/Uploads/img/n_content_20250402140535_4247.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启播活动现场




执笔从新

续写“字美中华”传奇

从古至今,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汉字之美,正借着人工智能的风,释放着语言文字数据要素价值,“字载中华”在别样的薪火相传中美梦成真。


作为中国字库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方正电子拥有中文简、繁字体3000多款,方正字库在专业出版、印刷、包装、广告、互联网、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等领域享有盛誉,不仅定义品牌视觉,更成为文化输出的标准载体,在数字时代续写了“字美中华”的传奇。


图片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数字中文建设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向未来,方正电子将和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紧密合作,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致力将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与文化自信注入技术动能,让更多的书法经典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入现代生活,助力千年文脉在信息时代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相关字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客户端